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

提要: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好的契机,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有效提高了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如何以网络平台做好学生工作;学生工作队伍的相应性改变和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全新的领域,本文就此提出一些个人在工作中形成的想法。

关键词:网络时代  学生管理  学生工作队伍   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数日益剧增。相当多的大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进入互联网,成为其中的弄潮儿。研究“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及采取何种教育对策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这个崭新的课题在当前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正确认识互联网,有效利用其平台作用,可以抑制网络的负面效应,有效为我们工作服务。

一、网络时代我们必须直面的学生变化

信息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因特网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最具有活力的开放度最高的第四媒体。它具有传统文化所不具有的四个特点:内容跨文化,传播跨地域,监管跨国界,交往跨身份。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

1、 网络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新途径。

网络信息的极度丰富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方法发生很大变化,他们不再依赖教师的传授,而是更多的从网络上获取。这对知识的更新,知识面的拓展,知识量的增加,知识深度加大有很大的作用。

2年龄特征使网络更易冲击传统价值观念。

网络文化所提供的社会现实是丰富的,价值观念是多元的,文化信息是开放的,丰富的网络文化使学生毫不设防,投身其中。大学生好奇心,反叛心强,鉴别力弱,思想容易有波动,传统价值观念容易受到冲击。目前,上网,获取网络信息在学生中是一种潮流,不懂就是“落后”,学生争先恐后成为“冲浪族”;而在学生对网络的接受中,由于年龄特点、社会经历,他们的容纳性很高,但辨别力较弱,容易“人云亦云”,甚至对原来的传统思想不加分析的抛弃,认为“那是别人强迫他学的,而网络知识是自己选择的”。

 洪莹(1977- ),女,籍贯潮州,暨南大学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助教,2000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至今。

3、 网络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就生活领域而言网络使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获得无限的提升和张扬,使人们有可能得以再铸生命的尊严。聊天室、 BBS、电子邮件也好,琳琅满目的网页也好,它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润滑剂的角色,对缓解用户的紧张心理,释放用户由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的确有其积极的作用。当人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刺激产生不良情绪时,心理学所倡导的做法是适度、适时地转移、倾诉和宣泄,而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便捷性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但网络中虚拟人际关系,实虚相间。人际关系处理方式的改变,影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并容易产生心理的障碍。人际关系由实到虚,网络中身份的隐蔽性和神秘感对学生的交友有很大的隐患。网络中所依靠力量的不确定性往往会影响他一生幸福。华南理工大学一位2000级学生就是因对网络十分熟悉,经常处于网上状态,当现实中的人对其关心过少,道德理论教育缺乏,该生倾向于网络,在聊天中,他认识一位“法轮功”宣扬者,本身“抵抗力”低,从而陷于“法轮功”的泥潭中。网络世界的空虚,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情况的大落差,网络可能会让学生敢于讲真话,而现实却可能会使学生遇到问题马上退缩。很多学生在网上思想活跃,在生活上木讷,不善言辞,性格趋向孤僻。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现实与虚拟的关系,往往会沉迷网络,网恋,害怕与现实的人交往,甚至有部分的学生出现交往的心理障碍。

4、 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网络游戏是较为生动,刺激,同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很容易令人入迷,特别使很多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迷恋于其中,荒废学业。而且网络游戏往往以“游戏”为挡箭牌,将道德置之一旁,以纯刺激为目的,倡导“战争”,“胜者为王”,没有“正义”,会形成学生好战,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倾向,无谓地消耗了宝贵的大学生活中大量时间与精力,荒废了学业。

说到底,这一切都不是网络的功劳或过错。它只不过是一个媒介,一个工具性的存在。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用不好也可以遗害无穷。关键是看谁来用它、怎样用它。所以,与其说我们在关注网络,不如说在关注我们自身;与其说我们应该关注网络,不如说我们更应该关注自身。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古老话题并没有也不可能因为网络的异军突起就简单明朗起来。

综上所述,网络带来了教育的空间,交流的效率和多样性,虽然有些弊端,但是如果能有效运用这一平台,把它作为一种教育途径,那么他在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加强学生信息网络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党组织要通过建立网上党组织/党员家园,学生团体设置学生活动网站,设立网上学生工作秘书/班主任/导师信箱等,开展电脑使用技能培训和比赛活动等,丰富网络正面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等,利用QQ等即时交流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通知和沟通的作用。保证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改变观念、变革队伍,以崭新管理模式教育和服务学生;以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网络时代以“迅不及掩耳的速度”覆盖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大学的净土中日益为色彩流连的世界现实所占领。思想道德工作已不是一种简易的浇水灌肥的工作。面对再也不可能以“道德灌输完全式”再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我们工作受到极大挑战,但网络也以其开放性及先进性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机遇。

(一)学生工作队伍必须改变观念,掌握网络,有效开展网上教育管理工作。

有的老师现在还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观念明显落后。很多老师知识更新慢,学生在网络上看到的理论,老师还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对其进行评述了。那么学生就会对老师,甚至课堂产生置疑,厌学。当网络以高科技的形式,作为时代进步的标志出现;当学生以全身心投入时,我们老师必须能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网络,溶入网络,借用网络发展我们的教育工作。

我们学院的培养的人才是站在信息社会最前沿的贮备力量,走上社会,他们就是网络建设和维护的重要力量,在信息学院,学生工作能否利用网络,拓展网络教育功能是对我们工作者的挑战和考验。以学生信赖和喜欢的方式去开展工作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网络教育的方式和有效性是促使我们开展网络学生工作的真正原因。

     我们系的学生工作中在学院的支持和鼓励下,在系党总支的重视和指导下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尝试,虽然收益不是非常大,但是已经初显成效。

首先,学生管理系统的建成,初步实现了学生资料的有效掌握和控制,实行了学生资料输入的日常化和更新快,促使了学生资料的使用的快捷和便利,体现了管理的保密性、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利用网上论坛,在网上不定期进行“时事论坛”、“网上团员团日活动”、“心理咨询”等切入学生学习,生活的辅导,利用网络接触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解决学生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及时矫正学生中不良倾向-比如非典时期的学生动态控制;再次,开设学生团体的网站,以活泼的形式来宣示校园文化,倡导校园文明,给学生做好及时的引导,比如“信息节”“三下乡”、“先进性教育”等专项网页的制作;党支部网站建设,党员形象的建立,党员的监督等等都以直观的形式来吸引党外人士的关注,让学生有机会有条件了解党内的情况,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而党内支部生活的开展,入党公示等也有效增强了党内的凝聚力、公开性。我们还利用QQ群,论坛等方式进行部分党内主题生活的开展,会议的召开等,解决了会议场地和会议时间、会议记录等问题。针对我们学生的电脑普及度基本达到100%,网络的信息通达作用明显,各类通知、表彰公示等容易传达到人,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耗费。最好,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传达知识,开展网上的知识竞赛等,去年学校科技节的电脑知识的比赛就是我们主办的,通过程序的编写训练了我们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他们写出来的程序又用于其他学生直接答题、答案核对、成绩立即量化等,减少了活动的问卷散发、考核、收缴和评分等,而且即时性强,公正性高,活动也受到同学们的好评。

工作的效果和事实提供了我们真正的动力,我认为几年来的实践充分的证明:正确认识网络,合理有效利用网络,对我们的工作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了解和理解学生、有效服务学生、快速推广和传达理念和信息、时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三)传统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多方位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网络只是一种媒介,任何东西只有适当、适度的使用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传统教育模式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必须能熟练掌握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能将学生送入“网络”,也能将学生吸引出“网络”。完全“网络化”生活是不健康的,至少对人体的机能是存在相当不好的因素。我们只能借助网络技术,但不能依赖网络,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让学生较多地面对现实世界,接受现实的人际关系,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对学生传统活动的开展、操作有相当的熟练度,并能有所创新地加以发展,让学生在网上、网下都有体现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灌输”到“启发引导”,教学相长。杜绝思想政治工作“一刀切”,由“灌输”到“引导”,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必须改变自身的角色,方能教学相长。不要把学生当“婴儿”,完全按自己的理解向其喂食。这已是做不到的。要将学生当朋友,告诉他:“青菜有什么营养,什么食品有毒……”,引导学生自行“进食”,如不改变自己的角色,自以为能替学生做主,只会引起学生反感,事倍功半。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校园信息传播系统,并保持系统的客观性和导向性。要让学生从系统中客观了解信息,不要让网上信息“过纯”,要做到正反信息都有,引导学生参与批判,自主选择,不要简单告诉结论。同时,该系统主流信息必须保持积极向上,不让信息垃圾到处泛滥,对网上消极负面的信息要及时处理、主动出击,进行批驳和主流信息的传播。

具体引导做法:1、在校园网、BBS的站长、版主、网管由学生干部中责任心强,有政治敏感性的学生担任,实现学生自我管理;2、尝试网络教育渗透到新生入学教育和“两课” 课堂;3、开展“清理网上垃圾   网络畅响主旋律”活动,要求学生自发、自觉、自律,争做文明网民,提倡网德并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要求在网络成为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建设和谐网络校园的新阵地。要求学生要用政治的思想、观点、方法去关心、分析国内外大事,要反映和倡导积极的大学生生活,同时还认为网络上应该允许不同声音——当然应该是建设性的意见。网络让我们不能再高高在上,我们和学生是平等地,我们不只要说,现在还必须学会“听”,才能教学相长。

     网络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等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广东地区,经济能力较强,学生拥有计算机,经常流连于网络间,我们必须予以充分认识和重视。科学对人类的利弊一直是存在的,只是在于人类如何去利用科学。那么建立一支高素质,贴近学生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真实思想和实在需求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增强学生辨别能力和抵抗诱惑能力,趋势避害,是引导学生用好网络的关键。引路人不识路,队伍就必然失去方向,乃至于溃散。网络时代本身就是弘扬实效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的时代,我们必须花精力,不惜突破常规,大胆革新,建设我们的学生思想教育队伍。“变革”是必然的,也是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李静.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高校德育的变革[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0,(6). 第二卷第二期
[2]
员智凯 张怡. 国际互联网发展与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0).
[3]
林晓梅、陆永平.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道德教育[J]. 江苏高教2000,(4).
[4]
李庆广. 高校计算机网络建设对大学生伦理道德的影响 [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5]
张文杰. 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 [J]. 高校理论战线.1998,(11).

更新时间: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