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十培养工程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项工作  千百十培养工程

领略巴渝文化,展现暨南精神——2018年巴渝文化之旅冬令营侧记


2018120日,来自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30名优秀学子在舒宜学、吴晓华、罗钻娣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为期6天的巴渝文化之旅冬令营。


带着对“天府之国”成都与“立体之城”重庆的期待,带着对中华文化及巴渝文化的向往,带着青年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激情和建设“一带一路”的使命,大家一同来到通高71米临江端坐的“乐山大佛”,体会盛唐文化的气派;登上3079米海拔高度、风景秀丽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峨眉山,感受佛教文化的浓厚;亲临历经沧桑、绵延千年的都江堰,震撼水利工程的宏伟壮观;漫步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草堂,叹服诗圣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天人合一”的艺术理念,“福泽万代”的工匠巧思,“精致绝伦”的雕刻技艺让同学们再次体会到古人的智慧、专注和先贤的至善、仁德,通过点滴的观察、学习和体验,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明白到自己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贡献中国智慧的重任。


(巴渝团师生抵达成都机场)


出行前,总务后勤管理处舒宜学副处长给本团同学上了一堂特色历史文化课。舒宜学围绕民族、国家、政党的概念对该次学习之旅的主题作出阐释。他强调在中华民族这个特殊的群体中,人民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基本接近的语言基础,我们应有民族的认同感;他希望同学们在此次文化之旅中了解祖国的历史,运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才能更好地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国家认同感。


(总务后勤管理处舒宜学副处长授课现场)


身为时代的求知者、探索者,除了记录行走在川地的点点滴滴、领略巴蜀文化的源远流长,30名暨南学子还在此行中肩负起了弘扬暨南精神的责任。在峨眉山金顶,同学们以昂扬奋发、饱满向上的精神面貌集体展示了融合咏春拳、洪拳等南拳技法、兼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十六式暨南拳,一拳一步、一招一式无不体现暨南学子知行合一、并蓄八方的精气神;在杜甫草堂内“诗圣千秋”前,同学们以铿锵有力、坚定自信的声音诵读了《暨南大学学子铭》,巴渝团师生再次把忠信笃敬,恭俭温良的暨南精神生动具体地书写在巴蜀大地上,表明了暨南学子向前辈学习,传承暨南精神,勇担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坚定决心。“爱国”、“爱民族”、“爱校”不是虚浮之说,应当落入实地,这正是对躬行觉知的完美诠释。华文学院韩国侨生刘伊诺颇有感触:“大家集体打出独创的暨南拳十六式,动作整齐划一,一声声嘿哈亮而有劲,彰显出无限的青春活力与风采,令人感到满满的自豪。”


(暨南学子在峨眉山金顶同练暨南拳)


(同学们在杜甫草堂诵读《暨南大学学子铭》)


为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提倡的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精神,我们采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实践育人方式,帮助青年学子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暨南学子民族归属感与文化自信心的同时,将更广泛、创新性地以各种方式于校内外传递生生不息的暨南精神。


撰文:陈晓玲、庄茗航

图片:巴渝文化团成员


更新时间: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