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十培养工程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项工作  千百十培养工程

访戌边军人感家国情怀,入高铁基地赞中国制造——我校2018年中国文化之旅冬令营走进东北漠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45°C的雾气氤氲中走出漠河火车站,踏上一片皑白之地,游目骋怀之余,境内外学子不约而同地大声念出《沁园春·雪》中的名句,一时成为雪域平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我校东北文化之旅团队的同学们初识漠河的其中一个有趣缩影。


东北团队抵达漠河火车站


在松花江边的雾凇胜景



邂逅东北

尽享美景珍馐与文化盛宴

2018120日起,来自五洲四海的30名港澳台侨学生,在何清文、王雪霏、许多天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东北文化之旅冬令营。大家在祖国北疆第一哨前驻足凝神,领略国家边疆雄伟的同时,更致敬奉献祖国的戍边战士;在冰雪覆盖的胭脂沟李金镛祠堂,聆听漠河金矿拓荒者李金镛的传奇,体会这片“北极之地”的守之不易,遥感当年辟路人“启国家开矿之任,安边兴利,默运精心”的决心与勇气;在长春著名轻轨基地,参访轻轨车间的主要运作情况,了解祖国“高铁名片”的蓬勃发展;在文艺范十足的中央大街,感受充满异国情调的百年老街的无穷韵味;在雾凇遍布的松花江畔,饱览 “玉树琼花满目春”的沆砀之状而流连忘返;在伪满皇宫博物馆及东北沦陷史陈列馆,沉思于对伪满洲国的分析与探索,痛心于国力式微背景下的苦难历史……


在胭脂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雪,眼前的一切,对我来说都相当震撼。置身于一片天寒地冻之中,那些冰雕、雪雕很是赢得初来北方的南方人的青睐。”经济学院香港同学刘紫盈谈到,“冰雪,对于哈尔滨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哈尔滨人恋冰爱雪,从文化的角度审视冰雪资源,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冰雪文化。这也给别的城市以启发,如何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并加强这些优势与人文建设的联系。”

管理学院台湾同学连启翔感慨道:“一部东北史,半部中国屈辱史,东北这个地方承受过太多的苦难,和命运多舛的台湾可谓同病相怜。同时各种外来文化的交流、碰撞、磨合与互鉴,也形成了多元特色的关外文化,这些都非常值得我去研究与学习。”



魅力关东  

创新角度交流探讨入微

固有的文化背景与差异并不能阻碍同学们探索和研究的心,本次冬令营有些营员别出心裁,在学习研究角度上另辟蹊径,以期更好地与其他同学交流,更全面地理解东北文化。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独具俄式特色,整座城市集中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的兼容性,素有东方莫斯科之美称。经济学院澳门同学李健威表示,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让他想起了澳门的大三巴牌坊,“看见一栋栋俄式风格的建筑物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心里便想起了我的家乡澳门,那里矗立着一栋栋葡式建筑物,这些都是殖民文化。历史不堪回首,侵略者用粗暴的方式建筑起他们的标志,企图进行文化入侵,而当时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却迂腐无能,没有能力捍卫这片土地的尊严。我们怒其不争,好好对比学习这些历史的同时,更应清楚历史的份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扬四洲。”


同学们与戍边军人姜楠(第一排右五)合影留念


在漠河县城,来自驻军机动部的戍边军人姜楠同志给同学们开了一场分享讲座,讲述了漠河边防战士艰苦奋斗的故事,也阐释了军人精神及其时代内涵。兴安岭下,黑龙江畔,他们忍受着风雪、严寒、寂寞,牺牲自我,忠诚奉献;不畏艰难,刚烈不屈;尽心尽力,矢志不移;锐意进取,瞄准一流。深受激励的同学们,一方面对边防军人驻守边疆的艰辛与不易有了一番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更主动向姜楠同志提出诸如驻边动力、边防管理、战友情真实写照等一系列犀利而感性的问题,再融入讲座中提到的军人精神进行热烈研讨。最后,何清文老师的一席总结掷地有声,顺应讲座主题为大家深入讲解了“无规矩不成方圆,为国家、为社会做一名合格公民”的核心内容。


现场交流互动热烈


伴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中国高铁正以风一般的速度改变人民的出行方式、生活理念和生活习俗,中国高铁已成为世界的一张时代名片。冬令营期间,同学们在车间师傅的带领下走进了长春轻轨基地,亲身体验学习了“中国制造”的奥妙之处,大家不局限于皱巴巴的教科书式交流,而是更偏向于自身成长历程中对于火车的认识。“小时候,我对祖国铁路的印象来源于网络上的旧图片。环境差、人挤人、技术落后,是远在国外的我对中国铁路的刻板印象,直至我回到祖国,看着气派的高铁站和整洁的车厢,我惊呆了。我们国家高铁技术的日臻发展与完善,使它在'一带一路’战略条件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觉得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名片,对其他行业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新闻与传播学院意大利侨生朱乐宇娓娓道来。讲到小时候,大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也在潜移默化之中顺利实现。


长春轻轨基地车间师傅

现场讲解中国高铁基本情况



教学相长

师生携手满载而归

东北文化之旅的成员们,从陌生到熟悉,经历了团队建设的过程。带队老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进行教导和讲解当地历史文化知识,各小组的同学都会在实践考察点进行小组合影和视频制作,每晚回到住处后,大家就召开当天的总结研讨会,对当天的所见所闻畅所欲言,以及交流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着记会议记录的习惯。同龄人的心是相通的,同为暨南学子,彼此间更有说不出的亲切感。短暂的旅程,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同学们通过亲密的共处,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东北团第三组成员在房间开讨论会


东北团第二组成员在房间开讨论会


带队老师逐一到各小组深入讲解东北历史文化


活动期间,大家最难忘的莫过于在往返哈尔滨与漠河的绿皮火车上度过了极端低温的两个晚上,不少同学坦言,这两晚拉近了大家的距离,我们就像一家人那样互相帮助,以诚待人,用心待人。正如许多天老师所言:“在如此极寒的天气条件下,愿意脱下手套帮忙拍照录影的都是真爱,愿意主动分享暖宝宝的都是感动。”国际学院台湾同学刘玨妤分享道:“大家来自不同国家及地区,在火车、餐桌等一切可交流的环节上常常分享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这是在教室里难以学到的知识。十五个小时的车程其实并不枯燥,反而一片欢声笑语,不仅缓解了旅途的疲倦,更是增强了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有序组队体验,互相学习,为本次文化之旅平添了一抹别致的色彩,让移动课程变得更加精彩有趣。

在最后的总结研讨交流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整个旅程作了一番属于自己的总结。师生们共同交流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等议题,并以一首《沁园春·雪》进一步唱出大家“莫负青春正年少”的美好祝愿。


总结研讨交流会现场


会后全体成员自拍合影



七天六夜,东北文化之旅的同学们驰骋于神州大地上,接受关东文化的恩泽和洗礼。“心中有爱,腹中有墨,肩上有担”,是大家对本次移动课程收获的最佳解读。让我们再听听部分同学的学习感受吧:


很荣幸能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体验当地历史文化。欣赏了建筑,学习了知识,从旅途中我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祖国的每一个省、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明白到每个地方的历史都是伟大且值得被尊重的。

 ——药学院  张翠君 澳门


 “中国梦”这个词听起来很大很虚很空,但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每个中国人都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而交通是达成“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政府大力发展高铁事业即为实现“中国梦”的其中一种方式。

 ——国际学院  刘玨妤 台湾


冰雪对于黑龙江省来说是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在白天与黑夜各式各样的冰雕都给予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享受,白天非常安静,透露着一股冷艳的感觉,而到了晚上,随着五彩缤纷的彩灯亮起,冰雕也被赋予上了不同的色彩,分外活泼,好像让冷冰冰的艺术品裹上了温度一般。正因为这种冰雪文化,这里的冰雕、雪雕等专业也热闹起来,极具地方人文特色。

 ——管理学院  邓凯菁 澳大利亚


我们一起乘坐了近3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打破了相互不认识的距离感,大家都来自于不同国家及地区,在火车上我们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是个非常难得的移动课程。

 ——经济学院  苏晨艳 阿根廷


文章:洪伟聪(香港)


更新时间: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