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高校港澳台侨预科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预科部作为大学预科教育的专门机构,秉承暨南大学“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突出“侨”字特色。自创建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点和一定的规模,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本文就港澳台侨预科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促进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的发展,并对港澳台侨本科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港澳台侨  预科学生  教育管理  实践  探索

迈进百年华诞的暨南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是中国第一所招收留学生的大学,也是目前中国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华文学院预科部是暨南大学的一个系,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早在1925年母校创办的商学预科部。历史风云变幻,她与学校同升沉、共荣辱,曾数迁几停一合并。随着1993年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合入我校,两校预科也合而并之,隶属华文学院领导。大学预科教育是指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设立的的一个教学层次,是专指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教育阶段。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华文学院预科部实现了办学思想由传统到开放、办学层次由单元到多元、办学规模由定额到超额、师资队伍建设由中等层次向高等层次发展、学生的培养教育与升学由基础补习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转变。

在暨南大学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华文学院预科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高等学校中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大学预科教育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共培养了学生12000多人,其中港澳台侨预科生人数达70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于世界上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我校及其他国内外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合格的预科生。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预科部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建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完善、教材的编写、办学渠道的拓宽和办学规模、学生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411月成功主办了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填补了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究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行为,经过大学预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长期实践与探索,预科部共发表〈〈大学预科教育论文集〉〉五集,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港澳台侨预科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

一、以德育人,内化品格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德育是“根”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个人从幼儿入学到完成他的终生学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从来就没离开过,只是在各个年龄段和学历层次上,其侧重点和表面形态有所差异。预科部在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极为注重学生道德情操和社会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把道德、人生哲理等社会意识内化成受教育者的品德和人格,成为学生个体意识和行为的教育活动,从而使教学成为“以德育人”的社会教化活动。

1.注重抓好“三期教育”,实行德育系统工程教育。过去经常是学生出了问题,再花大力去抓,结果是治标不治本。所以,预科部制定了《大学预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德育放在首位,特别注重抓好“三期教育”:

1)初期教育。进行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教育;宣讲境外人员在境内合法居留的有关政策并办理有关手续;介绍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及周边环境;调适考试落选心理,引导预科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2)中期教育。加强学风建设,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交流学习经验;了解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并给与及时的教育;开展文明道德规范的教育,鼓励学生争创文明班集体,争当“优秀学生”;

3)结业期教育。进行结业生迎考动员的宣传,宣讲预科各类型学生升学的有关招生政策,引导学生迎接升学的挑战;进行考风教育,宣讲学校考试的有关规定并进行文明离校教育。

加强预科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把德育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并建立预科学生教育预警机制,做到教育在前、教育及时、教育得当,使学生学会做人,成为暨南大学合格的预科生,为今后在暨南大学就读本科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2.注重德育内容的选取,以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以爱国主义作为港澳台侨预科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有其特殊原因的。由于历史原因,港澳台三地曾长期脱离祖国怀抱而与祖国相隔离,港澳台侨学生大多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缺乏了解。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文明历史、地理知识等内容,能够焕发他们对祖国的热忱。爱国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情感,一个人如果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会达到相当的高度。所以,我们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爱国热忱,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飞跃,从而达到内化人格的目的。

3.注重德育方法的探索,开设《通识课》课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预科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用的是传统的说教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国外通识教育理论的传入和教学探索的深入,以及国外先进教育技术的在国内的应用,到今天,我们采用了新的教育形式,使品德教育跃上了新台阶。主要是开设《通识课》课程,通过课堂授课这个主渠道,对港澳台侨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本课程由华文学院预科部的港澳台侨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的老师专编讲义,并进行主讲。以讲授校史、校纪校规、心理健康、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等主题为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和校园生活中丰富案例的教学,让广大学生丰富生活知识、学会为人处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爱国爱校的意识。实践表明,开设〈〈通识课〉〉的德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扩充了德育的内容,泛化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大大地提高了品德教育的成效。

二、以法晓人,规范行为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任何社会群体都受到法纪的约束。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虽然它的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但是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为参加社会生活作准备,是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纪律严明则院校昌,规章松弛则学校废。

预科部在新生入学前,就制定好《暨南大学预科部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将《学生手册》中的《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暨南大学预科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和奖学金评选办法等资料印至人手一份,将新学期预科部学生工作计划及工作日程安排表发至各班主任,并且要求班主任按照预科部的新生教育安排,认真地给学生宣有关预科学生的管理规定,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此外,预科部还深入开展“学生风纪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此活动共分6个层次逐步展开:首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相关法规,教育学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其二,采取激励政策,开展“纪律教育墙报评比”、“先进班集体及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其三,召开不同类型的违纪学生座谈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对严重违纪者给予处分;其四,各班利用班会课讲解学院的缺课请假的有关规定;其五,完善考勤制度,每周在班上张榜公布考勤情况,凡旷课的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工作秘书要及时掌握、了解原因,及时教育;对于旷课较多者,则要通知其家长或监护人共同教育。其六,进行校纪校规考试。由于措施得当,工作得力,学生的法纪意识得到了提高,风纪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以侨为本,活跃氛围

我校为侨校,素有“最高华侨学府”之美誉。预科部学生大部分也来自港澳台三地,所以,这里充满着“侨味”,多元的文化在这里交汇,使这里的校园活动带上了很多异样的色彩而显得新鲜瑰奇。

预科部结合侨校这个特点,在港澳台侨学生积极开展富有 “侨”字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节,香港知识知多少,台湾风情文化节,港澳台侨学生综艺晚会,港澳生普通话比赛,港澳台侨学生文明宿舍评比、运动会精神文明班级评比与啦啦队比赛、学生三人花式篮球赛、优秀作业评选、学生街舞社、学生国际标准舞协会及港澳生乐队等活动。由学生亲自构思、布置和开展,效果显著,有声有色。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祖国和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在学生活动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展示自我以外,另一方面我们还向他们展示祖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让他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例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孙中山、康有为等名人故居,黄埔军校、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十九路军陵园等革命遗址;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博院、宝墨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对喜之郎集团公司、可口可乐广州公司、益力多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让他们更多地了解祖国的文化和历史,了解祖国大陆的发展现状,增强爱国主义观念。

四、以引为主,建构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学生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要保证学生教育管理的连续性,积累经验,承上启下,必须对学生教育管理进行科学研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既是组织者,协调者和执行者,又是探索者,研究者和建设者。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在港澳台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预科部建立完备的干部队伍体系,有助于各项管理的开展和实施。预科部高度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从教职员工到学生基层,有着严密的队伍组建体系:

首先是教职员工方面,建立精干专职和多数兼职相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结构。由预科部领导挂帅,专职学生工作秘书和兼职班主任从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了两条分工具体、制定目标、职责明确、层层负责、定期培训的教育管理链:其一由部里主管领导——学生工作秘书——班主任——任课老师与教辅人员协助组成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与其二的由院办——学生科——宿管部——后勤部组成的服务队伍相配套。两链既分工又合作,目的在于齐抓共管、归口管理,加强整体管理力量。

其次,在学生方面,学生干部是由学生先进分子组成,是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群体,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一定责任,履行一定义务,在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部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首先,要对干部进行择优选拔,可采用公开招聘、老师推荐、同学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和面试,以及对开学以来的表现进行综合衡量;其二,要建立科学的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如学生干部工作守则、学生干部岗位职责、学生干部考核办法、学生干部奖惩规定、学生干部档案管理办法、学生干部例会制度等;第三,加强培训,提升学生管理干部的素质,如举办班长培训班、班委干部培训班、学生会干部培训班、学生领袖培训班等。通过我们的管理与培养,这些学生干部掌握了一定的班级管理及社团活动的管理知识,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学风和校风的建设。

五、以情动人,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核心,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情。为从境外远道而来的港澳台侨预科学生,预科部的教育管理明确要从关爱他们开始。关爱他们要从开展心理教育切入。

有专家预言,21世纪人类最大的疾病是心理疾病。可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解决港澳台侨预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已有少部分港澳台预科学生因家庭、社会或学校的原因而表现出种种心理障碍,有个别还表现得心理很不稳定,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因此,入学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开展心理知识讲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可引导他们多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竞争,提高心理承受力;可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得到协调发展;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及服务热线,给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及时提供援助,减少问题的发生。只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这些港澳台侨学生在祖国内地也能感受到如亲人般的关怀,使他们有强烈的学校、祖国归属感,建立起的爱校、爱国感情。

六、以扶而立,转化后进

港澳台侨预科后进生一般包括两种:一种是不求上进,思想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另一种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育工作要对症下药,有分别地对待。

对于前者,我们首先要分析其形成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个是外部原因,如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境内外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影响、坏人的教唆等。另一个是内部原因,主要是后进生的心理变化特征、思想品德状况的扭曲发展所致。教育要有耐心,把握时机进行正面教育,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持之以恒,用自己的言行模范来影响学生,使后进生实现有效的转化。

至于造成第二种后进生的原因,主要是港澳台侨预科生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初来乍到往往显得信心不足,甚至感到心灰意懒。所以,港澳台侨预科生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习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和英语两科的后进生数量偏大。面对着这种情况,预科部制定了攻关方案,把后进生定为“培养生”。各科老师不急功近利,而从长计议,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基础知识抓起,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用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的培养,实现后进生向合格生的转化。此外,我们还采取了扶立策略,成立了“11帮带学习小组”,让优秀学生传授优良的学习方法,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教师方面除了加强基础训练之外,还对应试技巧,考试心理、心态调适等着手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成绩,

原暨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在200411月的首届“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研讨会”上指出: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预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预科教育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必将遇到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总结过去学习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研究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大学预科教育的新局面,就成为预科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重大课题。暨南大学副校长贾益民教授指出:大学预科教育是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预科教育是中国对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虽然在港澳台侨预科生的管理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摸索到了一些经验。但是,国家在发展,教育事业也在发展,对港澳台侨预科学生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港澳台侨预科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北京:《人民日报》,20041015

2.贾益民,《建立大学预科教育学的初步设想》,广州:《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

3.贾益民,《首届“中国大学预科研讨会”开幕词》,《大学预科教学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7月第1版;

4.何修文,《中国大学预科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广州:《暨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

5.何修文,张训涛,《首届“中国大学预科研讨会”综述》,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6.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月第1版;

7.谢战锋,《新时期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学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9月第1版;

8.晏玉珍,《从关键环节把握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北京:《经济师》,2004年第9期。

 

【作者简介】成志雄,男,党员,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预科部讲师,学生工作支部书记,党总支青年委员,港澳台侨学生思想教育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港澳台侨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和研究工作。联络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377号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电话号码:020-8832151913632360210 

 

该文章已经在《暨南高教研究》(百年校庆专刊)2006年出版

 

更新时间: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