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直面多元文化共性与差异的学生舍区教育管理

摘要:暨南大学素有多元化生源的特殊背景,因此,学校的教育更加注重文化层面的教育、影响、引导与尊重;学生舍区的管理更加强调适应世界高等教育服务的知识结构、工作理念、制度公平与人文关怀;从而亦产生和形成了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特征、符合单一文化背景普遍原则,能直面多元文化共性与差异的侨校学生舍区教育管理。

 

关键词:多元文化  学生舍区  教育管理  共性与差异

 

一、多元文化学生舍区的形成背景

暨南大学建于1906年,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面向海外和港澳台的综合性大学,素称“华侨最高学府”。多年来培养的各类学生遍及世界五大洲近100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的在校学生来自72个国家和3个地区,在2万多名学生中,港澳台、华侨、华人和其他留学生的人数超过1万。在学校的学生舍区,形成了一道独具侨校特色的多元文化的风景线。

根据暨南大学多元化生源的特殊背景,学校教育以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严格要求,生活上适当照顾为前提,又结合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学习目标、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维权意识、生活习惯与心理特征,针对性的在学生舍区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使这些学生在同一所大学学习过程中,尤其在同一个宿舍区共同生活中,建立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友谊,在学生舍区中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汇聚与交融,也形成了对中华文化较为全面的展示。

学生宿舍是中国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舍区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舍区工作中高度关注学生的利益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习惯,为各类学生提供多方位服务。在通过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方式支持他们完成学业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发挥他们的潜能,期望舍区生活能成为他们大学生涯中非常值得回忆的部分,使舍区教育成为学校教育中包容多元文化特征的新载体。

暨南大学学生舍区教育管理中心根据侨校特色和青年特点,又以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贯彻教育部有关文件和规定,紧随学校建设发展步伐为特征,以创新的观念对我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舍区教育与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的教育、影响、引导与尊重,不断提升学生舍区教育管理对多元文化适应性。

 

二、多元文化学生舍区的教育差异分析

1、教育主体产生的客观差异

暨南大学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它创办的第一天起就是一所面向海外招生的开放式学校。炎黄子孙的亲情、中外文化的交汇构成了这所拥有100年悠久历史的华侨最高学府特有的校园氛围,生源的多国度、招生的多渠道、入学基础的多层次、语言的多样化形成了这所国际化高等学府独有的多元文化特征,也产生了教育主体的客观差异。

暨南大学有中国内地一本入学的本科生和第一志愿入学的研究生,有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学生,有尚未回归祖国的台湾学生,有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在境外长期居住的华侨学生,有流着中华民族血液的外国国籍华人学生,还有世界各国的其他留学生。这样多元的教育主体成分与约占50%的数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带来了机遇,也客观上注定了我们多元文化的学生舍区教育一定会形成与单一文化背景学生舍区教育的差异。

2、教育主体形成的主观差异

暨南大学的外招学生(中国内地以外招收的学生,下同)与内招生(中国内地招收的学生,下同)具有几个鲜明的主观差异:

一是外招生有较强的自主管理意识,比较而言,内招学生接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过多强调学生听话、服从……,大小事情都有人包办,这种教育束缚了学生主观发展意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而外招学生因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关系,主观发展意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及管理、创新能力均强于内招生。学校教育必须关注这个心理特征的差异,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满足外招学生发展的需要,引导内招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是外招学生干部普遍具有强于内招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外招学生干部对涉及学生群体利益的问题善于采取主动方式进行咨询、协调和解决,富于公民意识和勇于承担责任。学校教育必须关注这个思想观念的差异,尊重外招学生干部发挥服务意识的需要,并促进内招学生干部在此方面的的参与、提高。

三是外招学生有较强的维权意识,维权意识强就意味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要公开、公平、公正和务实、细致、到位。否则将不断招致外招学生的不满和投诉,影响到学校培养人的工作和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学校教育也必须关注这个维权意识的差异,关注外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各种权益的维护、宗教信仰讳忌及生活习惯的适应。

 

三、多元文化学生舍区的管理共性分析

1、教育管理成员的新构成

暨南大学是一所社会主义的大学,办学特色不能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多元文化学生舍区教育管理工作和舍区文化建设都离不开健全的组织与领导,同时一定要符合社会主义大学管理的共性。

2003年起,学校决定每年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留校从事学生工作,两年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22),按学校要求,“22”住进学生宿舍,具体承担起舍区栋内学生思想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生活指导和舍区秩序管理等工作,贯彻了教育部的规定。

这一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2”本身具有很好的综合素质,非常了解内外招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生活特点,侨校毕业生较宽的知识结构和四年的生活经历,为侨校舍区工作理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务实的作用,推动了内招学生舍区党团组织建设、外招学生舍区楼栋委员会建设,整合了各类学生组织、学生干部力量,提高了学生参与舍区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一批批的优秀青年大学生成为学校学生舍区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助手,达到了教育部的要求。

2、管理制度文化的新特点

素质优秀的学生工作干部入住学生舍区后,他们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突出的组织能力,推动了包含多元文化特征的侨校学生舍区管理文化的建设。按照大学生集体宿舍和侨校学生特点定位,制定出一系列人性化的舍区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每个制度字斟句酌、务实简练、严格完善,既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又充分重视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利益与合法权利,体现了对各国学子学习生活权利的理解和学习目标的尊重,使舍区呈现出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和谐,以友爱和宽容氛围达到了国际化的起点。

舍区的和谐与良好的秩序需要装备和人员来维护,委托专业化物业公司的管理使各项制度在执行过程具体落实并不断完善,通过曾是师兄、姐的“22”言传身教和今后再为学子的设身处地,使住宿生感受到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公平、公开、公正,发挥了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舍区育人功能。

3、资源整合与文化建设的新尝试

学生舍区的空间和设备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建设舍区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20栋学生宿舍设有30多间学习室700多个座位,各学习室设置了一系列关于爱国爱校”“公民道德教育的展板。各楼栋出入口摆放有专门设计的“迷你型”宣传版,该宣传版有自由、创新的特色,内容由内外招同学们轮流设计,每周更换,是同学高效率宣传信息的发布点,是多元化校园文化的缩影,也是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精神的另类延伸。

舍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舍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外招学生的主观发展意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主动性随着良性文化氛围的形成而动员起来。各国学子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友好相处。同学们利用便利的舍区资源,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精粹,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这个角度上看,舍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提供了社会主义的大学与多元文化的侨校人才培育不可缺少基础条件和重要空间。

 

四、多元文化学生舍区的教育管理实践

1、增强学生的认同感

侨校舍区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教育,很重要的就是培养认同感。学生舍区作为学生课余主要的生活空间,多元文化特征十分明显,以管理共性原则下开展差异性教育,是培养外招学生认同感的有效方式。

来自某地区的X同学入学初期在宿舍门上贴了一张告知书,大意是“主人不在,请勿靠近房门,若触摸门锁,则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可见其戒心极深。舍区教育管理中心在管理共性原则下针对他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差异性教育,给予很多人性化的帮助,解决和反馈他遇到和提出的所有问题,使他感受到了友好与善意。一年之后,X同学宿舍门上仍贴着一张留言,但内容已改为:“欢迎公用本人的清洁用具,用完请放回原处。谢谢您的合作,有希望的开始!——暨南XXXX ”。从留言条上用词和语气的变化可以感觉到他已从戒备过渡到认同,甚至向周边同学发出友善的信号,差异性教育逐渐培养出了他对学校教育与管理的认同感。

今年年初,禽流感成为各地媒体关注的焦点,境外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学生舍区教育管理中心按工作规程,参照港澳地区防控禽流感的方式在各栋宣传栏发布“温馨提示”与最新信息,此举特别被外招学生普遍认同,家长们打来电话表示:感觉到学校重视学生健康和防控疫情的积极态度并不亚于港澳地区,孩子在暨南大学学习和生活,家里很放心。

这是外招学生及家庭对学校和内地防控疫情的进步普遍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我们针对文化背景进行的差异性教育,使他们感受到祖国大陆的与时俱进,增强了他们对学校和国家的信任,为维护管理共性获得了认同的基础。

2、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上网是各类学生每天必做的“功课”,内外招学生对网络论坛的理解各不相同,有的在论坛上发布信息发表观点,有的在论坛上反映问题寻求解决,有的强调论坛上要自由的发言,有的借论坛发泄和漫骂,面对“国际网民”,网络教育是差异性教育中一个极富共性和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领域。

有一位外招研究生因对学校制度的不了解,习惯性的选择了在网上发表不实言论,对学校工作横加指责甚至漫骂,学生工作干部和栋委学生代表随即找这位同学谈话、核实情况,介绍了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管理规定和学校的规定,使该名同学明白了自己任意发泄的行为不当,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为取得务实的教育效果,在达到教育目的后,处分规则是学生自己在网上声明更改或删除帖子,同时留下与我们联系的方法。这是一种尊重心理特征、生活习惯,但能维护管理共性的纪律措施。

通过此次教育,这位研究生懂得了遇到问题时与我们及时沟通,协助学校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促进学校将“学生第一”的观念落到实处,他还积极影响身边的同学,引导同学们看到建议和问题被重视和解决,差异性教育与管理共性融为了一体,学校的凝聚力在他们心中得到增强。

我们差异性教育充分考虑了管理共性,因此在互联网管理与教育中对内外招学生甚至论坛管理员也同样适用。以学生的思想观念看待论坛言论,共性的反应是维护发帖人的言论自由,差异性是内招学生多以事件、外招学生多以个性决定参予程度,并不关心言论是否符合互联网的有关规定,是否实事求是、是否利于学校和社会的稳定。舍区中心从事实出发,组织学生党员与内外招学生论坛管理员团队交流,根据对相关案例的探讨,加强了论坛管理与引导,增加了论坛的公信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内外招学生论坛管理员逐步认识到:不负责任的言论自由不值得支持与维护,论坛信息的真实性和大局观更为重要,增强了团队的荣辱观与凝聚力。

这里引用一段某外招生版主的原话:“上大学,特别是当了校园论坛的版主后,慢慢体会到什么是『责任』;以前很喜欢把错误推给别人,现在更乐于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以前经常耗尽体能恨天怨地费尽心思找别人的错误,现在想,做人应该对自己严格一点。”

从这一点来看,差异性教育的开展实现了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的宽容友爱教育理念。

3、建设舍区文化窗口

结合多元文化的侨校学生特点,舍区教育管理中心充分利用舍区的资源传播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示世界各国的艺术风彩,周刊“A4宣传版”半月刊“大型文化展板”年度刊《舍区手册》等,发挥了多元文化在构建和谐舍区中的作用。宣传版块还涉及住宿感受讨论、宿舍案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祖(籍)国的成就,饮食、卫生、疾病防控等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多元文化的展现,培养外招学生爱国、爱港、爱澳意识,拥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在管理共性中细化差异性教育的点滴,落到实处。

学生舍区每年均发生诸如盗窃、诈骗、不合理使用水、电等问题,舍区的案例教育工作通过展板、温馨提示等方式,将舍区案例过程及应对防范措施一一向同学宣传,维护同学的利益。针对差异特点开展的舍区案例教育得到了特别关注经济利益的外招学生们广泛认可,某大龄外招生打电话到舍区中心办公室对学校的这一做法表示赞赏,认为这是关心学生安全的实质性手段,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爱之情,信任学校的管理。

4、发挥优秀青年的作用

对内招学生,我们要求每位学生党员要成为向港澳台、海外青年展示一名合格党员的形象。随着党团组织进宿舍工作的深入,舍区党工组、团工委在舍区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对外招学生,我们开展了优秀青年培养项目,强调发现和培养青年群体中必然存在的优秀个体,并以其个体的知识、能力和文化背景的特点,在各项学生工作和区域性群体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学生舍区教育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这个指导思想下,外招学生成立了学生宿舍楼栋联合会,开展舍区外招学生的自我教育。

在参与学生矛盾解决方面,他们针对具体的事件成立仲裁小组,以协商、投票等公开、公平的方式排解同学纠纷、消化舍区内部矛盾。既解决了问题,又赢得了广大同学的尊重,由楼栋学生代表召开听证会解决学生宿舍内部矛盾的形式,被同学们公认为“阳光工程”,增强了学生代表的责任感、正义感、归属感,营造出了民主、和谐的舍区环境,体现出对同学意见的尊重。在调整宿舍方面,楼栋联合会的同学定期走访几百间宿舍,收集学生意见,提交调研报告,反馈处理结果。充分的基层沟通和矛盾化解,使学校在调整新旧学生宿舍这一敏感、容易引起学生不满的问题上处理得有条不紊。

实践证明,差异性的教育,为多元文化的学生舍区建立起了各类学生对学校的理解、信任、支持、热爱的基础,实现了学校管理共性。

 

五、讨论

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使我国的劳动力和生产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国际化、民族化与大众化的复杂局面。为适应世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关注和了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教育主体的青年特点,以直面共性与差异的教育管理形成侨校特色,参与和赢得高等教育的国际性竞争。

暨南大学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舍区教育管理,具有社会主义大学管理的共性特征,也具有侨校学生教育的差异特色,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也符合培养港澳台与海外优秀青年的需要。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形成的,能够直面共性与差异的,既适应于多元文化背景特征,又符合单一文化背景普遍原则的学生舍区教育管理体系。

亚里斯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 侨校学生舍区的教育管理工作,要继续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方向,围绕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立足多元文化背景,突出中华文化教育从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现时校情出发,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的顺利实施,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冬卉、熊享涛,香港高校学生宿舍生活指导与管理——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现代教育科学,20056P6164

2)刘人怀,突出侨校特色,推进创新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119P38

3)夏泉,共青团暨南大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