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越来越多的澳门学生选择到中国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内地许多高校也向澳门学生打开了大门,目前已有70余所内地高校招收澳门学生。澳门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我们高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德育教育质量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澳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至今尚无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供参考。本文通过调查澳门学生近年来报考中国内地高校的情况,结合澳门教育的背景及实际的工作情况,指明目前针对澳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平台教育 学生工作 外招生教育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陆的高等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各高校学生中港澳台侨及海外学生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其中来自澳门的学生占了相当部分。作为已经回归祖国的前殖民地,澳门的教育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存在着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德育教育这一大块,与大陆的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其教育体制中德育教育的特点,剖析大陆高校在针对澳门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方案,为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大陆高校在澳招生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澳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高校和内地高校在澳门招生的情况。近年随着教育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港澳学子选择大陆高校继续自己的学业,大陆高校也逐步加快了在港澳招生的步伐。下面让我们从新闻媒体的报导中来初步地认识一下澳门教育与内地的密切联系。
1993年开始,每年都在澳门举行中国内地高校联展,至2005年止已成功举办第十三届。
始于1995年的内地高校在澳门地区招收保送生工作也有着长足地发展,据新华网
1999年澳门2900多位应届毕业生中,有1133人第一志愿报考内地高校,占考生总数的四成左右。
再让我们再看一下澳门中华教育学会提供的澳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大学人数的数据,如表1及图1所示。
表1 澳门学生报读中国内地大学人数统计表
年份 | 普通高等院校 | 暨大、华大 | 备注 | 普通高校录取 | 暨大、华大录取 |
1984 | 203人 | ||||
1985 | 371 | 联合招生考试 | |||
1986 | 369 | 联合招生考试 | |||
1987 | 188 | 联合招生考试 | |||
1988 | 595 | 联合招生考试 | |||
1989 | 163 | 314 | |||
1990 | 93 | 189 | 17 | 116 | |
1991 | 209 | 436 | 27 | 224 | |
1992 | 211 | 722 | 42 | 448 | |
1993 | 364 | 859 | 131 | 407 | |
1994 | 478 | 688 | 124 | 325 | |
1995 | 613 | 681 | 208 | 352 | |
1996 | 553 | 694 | 290 | 458 | |
1997 | 729 | 953 | 224 | 624 | |
1998 | 719 | 1030 | 317 | 769 | |
1999 | 759 | 1097 | 421 | 717 | |
2000 | 1034 | 1224 | 427 | 785 | |
2001 | 1133 | 1021 | 496 | 765 | |
2002 | 1220 | 1050 | 609 | 809 | |
2003 | 1098 | 1113 | 452 | 860 | |
2004 | 1306 | 1431 | 561 |
图1 1990-2003年澳门学生报考中国内地大学及录取人数
从表1中对比一下1984年和2004年报考中国内地大学的澳门学生人数,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在二十年间,报考人数已经增加了7.5倍。从图1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报考中国内地大学的澳门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录取人数也随之稳步上升。
除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下属的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两家老牌侨校招收澳门学生外,内地其他大学也开始加大招收澳门学生的力度,2001年已经有70所内地高校在澳门进行联合招生的考试。我们可以推断,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澳门学生进入大陆接受高等教育,如何根据这部分学生原来的教育背景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很好地渡过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型阶段,并为其踏入社会做好准备成为了摆在我们这些教育者面前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澳门教育现状
澳门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珠江三角洲口岸,总面积26.8平方公里,由澳门半岛、氹仔及环路岛三部分组成,人口约44万,经济以博彩业和旅游业为主。
澳门教育因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与澳门经济相比比较落后。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刘羡冰曾在《澳门教育史》一书中这样概括澳门教育的特点:1、强烈的民族性和有限度的融合性;2、拼盘式的多元性和灵活的适应性;3、民间的主动性和社群福利性;4、个别的超前性和普遍的滞后性;5、条件的差异性和良性的竞争性;6、较多的自主性和较少的规范性(2)。由此可见,澳门各学校的教育差异性显著,学生水平参差,这也成为我们在进行高等教育时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之一。
具体而言,澳门基础教育中的三个主要特征如下:
(1)教育自由发展,私立学校占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澳门殖民政府放弃对教育的领导,以至于澳门无固定的办学模式、学制、教学计划和课本。澳门政府教育暨青年司不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只编写与澳门地理、历史、社会、生活有关的辅助材料,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选择内地、台湾、香港、葡国等地的教材,一校内不同的年级也可使用不同地区的教材(1)。
澳门中小学也没有统一的考试,教育暨青年司对学校的评估,主要是看社会反映,即看能否适应本地区的社会实际和整体发展需求(1)。
(2)中西方教育体制共存。
四百多年的殖民地历史,让澳门的教育无法避免的受到了中、葡两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因香港的地理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英式教育的影响。在澳门同时存在着三种语言的教育体系,分别是中文体系、葡文体系和英文体系,不同体系按照不同的语言进行教育(3)。
(3)多种学制并存。
不同的教育体制下,也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学制。澳门基础教育的学校包含四种不同的学制的学校,据1999年澳门官方数据统计资料,“六·三·三“中国学制的学校学生占全体学生总数的80.5%左右,“六·五·二”英国学制学校学生占12.8%左右,“四·二·六”葡国学制学校学生占1.2%左右,“六·五”中葡学制学校学生占5.5%左右。据教育数字2004-2005(非高等教育)中的统计数据,全澳门基础教育学校(以学校运作执照为准进行计算)共89所,其中大部分是实行中国学制的私立学校。
澳门教育的混乱状况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特别是1991年颁布的《澳门教育制度》(1991/M号)文件,开启了澳门教育改革的序幕。相关的文件还包括《幼儿教育·预备班·小学教育及初中教育之课程组织》(38/94/M)、《初中教育课程组织法令》(39/94/M)和《高中课程框架法令》(46/97/M)。回归之后,澳门特区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2004年3月颁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制度(法律草案咨询意见稿)》获得了大部分同意的意见。
三、澳门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现状
虽然澳门的教育并无统一的办学模式,但每一间学校都很注重道德和爱国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教育宗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德育中,又把爱国主义放在突出地位。
澳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也明确规定了德育课的地位。澳门中小学课程设置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品德教育,包括道德、公民、宗教、性教育等课程;第二类是基础文化知识教育,包括语言、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第三类是常识教育,包括社会、自然、历史、地理等课程;第四类是修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体育、劳作等课程(1)。
我们从下面部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校训来体会一下澳门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濠江中学办学宗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材。
教业中学办学宗旨:贯彻执行德、智、体全面发展之教育方针,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材。
星海中学办学宗旨:培养贫苦子弟,效法孔子,有教无类,并重视学生德知体群美五育发展。
培道中学校训:秉承爱、诚、贞、毅校训精神,一贯以德、智、群、美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
培正中学校训:以德智体群灵五育齐发展为教育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环境,保持严谨校风。培育青少年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引领学生走向至善至正之路。
蔡高中学办学宗旨:以基督教信仰融贯“诚、毅、爱、朴”的美德,实施全人教育。
玛大肋纳嘉诺撒学校办学宗旨:(1)人格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富社会感,及在德、智、体、群、美各方面均衡发展。(2)基督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发扬信、望、爱三德,认识基督教及其教会。
镜平学校办学宗旨:坚持教育为澳门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使受教育者能热爱祖国、热爱澳门,在德、智、体、群、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有健全体魄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上面部分学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到,虽然学校的办学机构和学制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学校都将学生的德育教育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澳门教育制度》第五十条规定,课程发展应配合为各教育及教学水平所制定的基本目标,以促进学生在体能、智力、美学、社会和道德各层次的和谐发展。(1)
此外,《澳门教育制度》中还明确地在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中写明了对德育教育的要求。小学教育应提供认识澳门的实况;促进道德和公民教育;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批判精神,使其能理性地分析本身与生活的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初中教育要加强道德及公民教育(1)。
四、面临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法
1、对澳门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挑战
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同学们将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逐步树立自己的世界观,这一阶段的学习为毕业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和技术,因此这一阶段尤其重要。
每年澳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近三成将会到中国内地高校接受高等教育,澳门学生报考祖国内地热情高涨,证明了内地高校的办学得到了澳门社会的认同。这部分同学毕业后将成为澳门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高等教育阶段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澳门社会今后的发展,这就对我们高校的教育质量,特别是德育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存在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
(1)、澳门学生特殊的教育背景,使其相对于内地学生而言,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分相对要少一些,更多的是公民教育;但相对于其他海外学生而言,澳门学生头脑中有着很明确的祖国的观念。这就使得澳门同学对于内地的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处于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
(2)、澳门的中学虽然都开设德育教育的课程,但课程的内容、形式和课时并不统一,这造成了同学们互相之间德育水平的不一致;德育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比例和学习形式则不尽相同,也都对我们进一步进行德育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困难。
(3)、澳门在近四百年的殖民地统治时期,接受的主要是葡国式的文化。在经济上,至今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学使用的教科书也不统一,有大陆版、台湾版、香港版等版本。因此,大部分的同学对于祖国的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内地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并不十分了解。而内地现有的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与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特别是我党的历史息息相关,如果单纯通过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其进行教育,很难达到在对内地学生进行教育时的效果,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2、工作中可能适用的几种针对性地教育方式
虽然在工作中存在如上的种种困难,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望天长叹。通过工作中的总结以及与其他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要解决以上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
(1)、澳门的许多学校都实行“一条龙”教育的办学模式。在同一所学校内,同时设有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这就为学生建立起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档案。现在的海外学生入读内地高等学校时,都不带档案,这就等同于放弃了对该学生教育背景的了解,使高校中的德育教育无的放矢。如果澳门学生可以入学时将以前的教育档案一同带入高校,将有效地解决学生教育背景空白的现象,可以让从事思政教育的老师从该生已有的水平开始,进行进一步的德育教育。这样不但提高了思政教育的起始水平,也利于对海外学生德育教育经验的积累。
(2)、发挥同学们的主动性,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学生对内地现有爱国主义教育的看法,总结易于被澳门同学接受的德育教育新思路、新方法。在现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尽可能地让澳门同学与内地同学一起进行教育,通过学生间互相的交流,通过内地同学本身的背景知识,从侧面对澳门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在了解祖国的历史的同时,增强自身的爱国情操,还增进了澳门同学和内地同学的交流。
(3)、通过与澳门中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了解澳门主要学校的德育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将这些调查的结果与内地现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模式进行比较,从中得到一个适用于澳门学生的模式。
(4)、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和目标。在对内地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我们往往强调要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针对港澳台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也很容易将这一点强行灌输给他们。但由于这些地区特殊的历史原因,同学对共产党的认同度并不一致,如果要他们接受,往往会产生反效果。因此,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特别应该注意同学们所属的不同党派。作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目标应是教育同学们热爱自己的祖国,拥护居住地的政府,努力为居住地发展添砖加瓦。在这一前提下,再通过实际的事例,让同学们逐步认识中国共产党,有可能地话,认同我们党的领导。
澳门学生是我国内地高校外招生的主要来源,也是未来澳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这部分学生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与澳门今后的发展关系密切。只有通过不断地研究、交流,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澳门学生的德育教育方法,才可达到我们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标,为他们成为社会栋梁提供思想基础和有力保障。
注释
1、于芳:《澳门的基础教育》,《中小学管理》,某某出版社1997年11月版,42-43。
(1)澳门的基础教育,于芳,中小学管理,1997年11月,42-43
(2)澳门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刘羡冰著。
(3)澳门教育述评,徐玉斌,张瑞珩,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总第69期),P9-12。
(4)澳门基础教育的特色。李方,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增刊。P270-273。
(5)学校运作指南,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学校运作指南》编辑小组,2005年8月。
(6)教育数字2004-2005,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7)教育数字2003-2004,澳门教育暨青年局
(8)教育数字2002-2003,澳门教育暨青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