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研究

高校辅导员的成长路径探索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成长路径的探索有利于建立高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本文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析,结合新时期辅导员的特点及要求,通过对辅导员的任用,自身发展,建立保障体制一系列的探索,提出了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成长路径。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成长路径

 

高等学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特别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因此在高校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但就目前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看,尚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辅导员队伍的发展,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建立辅导员的成长路径,有利于做好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正是当前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为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全国各地高等学校进行了不断探索,并且都在尝试推出多种措施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然而从辅导员队伍自身及体制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成为辅导员成长的障碍。

1、  辅导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不强。

当前高校招聘辅导员时,要求担任过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是党员、表现较好、有某方面特长的研究生。而在辅导员队伍中,由于学校政策原因还有引进人才家属,教工家属等政策性安置。无论是学历层次高还是底,这些辅导员中许多人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也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担任辅导员后,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专业训练,没有一个衡量是否适合做辅导员的标准,表现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不强。

2、  辅导员配备不足,工作周期短,稳定性不足。

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按国家教育部200691日起施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在现实情况中,许多高校远远超出这一比例。工作周期短,稳定性不足是由于辅导员工作要求高而职业地位、工作待遇偏低、看不到发展前景,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就抱着将辅导员工作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进而使辅导员队伍人员不断更换,不能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从体制上看,辅导员的职务、职称评定办法是制约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首先,高校教职工的晋升途径主要是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称,而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科级;其次,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有授课及发表学术论文等要求。而辅导员的本职是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况且经常被各种杂事牵扰,很难让有能力的辅导员长久发展。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3、  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完善,辅导员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辅导员基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则被广泛理解成只要和学生相关的事务就找辅导员,学校学院各部门都向辅导员安排工作,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太多,并且是长期忙于非本职事务,根本不可能专心思考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更谈不上工作上的专业化和创新。更形象一点形容辅导员就是学校的“消防员”、学生的“保姆”,试问这种机制如何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二、新时期辅导员的特点及要求

辅导员是长期活跃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管理者,依靠着他们高尚的品德,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工作方式,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学生眼中的辅导员

在大学生的眼里,他们的辅导员一般身兼数个角色,除了辅导员之外,可能是兄长姐妹或家长,有甚称之为“保姆”。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辅导员便和学生之间建立的联系,从入学环境的熟悉,到生活上琐碎事情的解决,专业学习的咨询,有的辅导员成为他们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中的榜样,他们会有事就找辅导员,正是这样,辅导员肩负着指引学生发展的重大责任。

(二)高校需要的辅导员

众所周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其特质,不仅要靠教育者循循善诱,教育和启迪学生的心灵,更要靠辅导员自身素质和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学生,起到表率和典范作用。

第一,             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深入到学生中,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第二,             辅导员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在工作中面对复杂变化的环境具有前瞻性和应变能力,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观念,对学生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和正面教育和引导。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传媒,把新思路、新知识、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三,             辅导员要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墨守成规,能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条与众不同、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工作方式。

 

三、构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成长路径

结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和新时期辅导员队伍的基本要求,培养出具备专业素质的高校辅导员并非通过短期培训所能够解决的,高校辅导员的成长应当从实质入手,既从辅导员的选拔入手,通过实际工作中锻炼考核,不断增强个人的素质,自我提高,完善适合辅导员成长的成长机制,发展辅导员队伍建设,才能行之有效。

(一)   提高上岗门槛,增加业务培训,重在实绩考核,建立竞争体系

1、  如果将辅导员比作具有竞争优势的某一产品的话,那么一个产品质量的第一环节就是选材,选材好是产品具有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选材不良一定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因此辅导员应当严格选用,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优的要求,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采用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办法,对辅导员实行严格、规范的考核、考试,对合格的候选人实行任前公示,提升辅导员的准入条件,把好入口关。

2、  选材的优良并不能最终决定质量好坏,加工的工艺和质量的监测为能推出稳定的质量产品提供保障。因此要引入辅导员培养和考核方案,进入辅导员队伍后,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辅导员工作要进行定期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

虽然高门槛,严考核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加上无形的屏障,但是在有效的激励机制诱导下,优胜劣汰格勇者胜为辅导员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自我修身,是辅导员成长过程的重要阶段。

    作为辅导员,竞争上岗开展工作紧紧是一个开始,在工作岗位上,要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在工作中思考总结,不断提升,重要的是从自身的品德,理论知识和素养,提升个人魅力,改善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自我修身,才能做一名出色的辅导员。

1、  辅导员要注重自己的品德。

德是教育管理学生之本,有无高尚的品德修养是关系到辅导员影响着学生尊重和信服的程度。因而,辅导员平时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建设,养成勤劳朴实、正直友爱、大公无私的美德,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无形力量去启发学生,带动学生。

2、  辅导员要掌握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

辅导员博学多才,渊博的学识是一种重要的内在资源所在。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不断加快,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知识,又要知晓经济、历史、法律、文艺、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要熟悉其工作内涵。

3、  辅导员不断提升个人魅力。

典型示范是一种身教,最具有说服力。辅导员应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仅要用正确言行去启发学生、教育学生,而且要以率先垂范的形象去引导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一种无形而巨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  辅导员应当掌握独特的工作方法。

(1)  关心学生。辅导员根据学生所思、所想,多作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各种情况,贴近学生,为学生服务,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增加受学生欢迎的思想内容。

(2)  平等相待、坦诚相对。思想教育工作好坏与学生密切配合程度有关。辅导员与学生是平等,不能高高在上,应该是朋友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是双向的,辅导员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可能从中发现自身的工作不足,发现学生的长处,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因而遇到学生的错误时,对学生采取循循善诱,说服教育。通过启发,教育、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亲切温暖和信服。

(3)  工作要循序渐进。学生教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能“药到病除”,往往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实现。辅导员一是要有宽广的胸襟,能容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看法。二是要细致耐心,不能急功近利。三是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了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进行有针对性地加以说服教育。四是对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现象,要逐步疏导,求成不求全,力求教育大多数,转化极少数。只要有真情、有恒心,没有做不通的工作。

(4)  情感教育。辅导员的工作,从根本上说都是做学生的工作,但情感在学生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情感是师生交流思想的纽带,是教育的基础,有情感,师生才会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管在任何时候,辅导员的情感表达和沟通都是为了教育学生。

(5)  表扬和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与取得的成绩,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辅导员随时有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同时,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姑息、不护短,耐心地教育、帮助他们;更重要是通过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三)   改善机制,为辅导员成长创造优越的平台

辅导员严格的准入制度,让很多人望而生畏,而这必须有相关的机制政策配套。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条件,是保持辅导员队伍稳定的物质保障,学校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大力改善辅导员的待遇和条件,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才能保持辅导员队伍的吸引力和强大生命力。

1、落实待遇,政策保障。“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1)       人员配备到位。要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比例配齐辅导员的数量,并且加大投入,缓解辅导员工作时间长,改善工作条件。

(2)       解决职务职称问题。制订专门的职称、职务政策。考虑到政治辅导员角色的特殊性,改变他们在与其他授课教师的竞争中处于科研劣势的实际情况,减轻其思想压力;要及时提拔重用和落实职务上的待遇,并将他们作为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进行培养、选拔和使用,解除他们感到无发展前途的后顾之忧。

2、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辅导员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 一直处于多头管理之中。多项工作、多重管理导致辅导员组织上没有归属感,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即由学校的某个部门牵头,将全校辅导员的工作的安排划归此部门管理,统一领导,统一培训,统一考核。

3、明确岗位职责与分工,强调工作重心。政治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应当教育与管理并重,即在抓日常管理的同时,开展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其工作重心应放在大学生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教育和提高上,而不是单纯的生活管理与活动组织上。因此,辅导员的职责必须重新加以明确,应该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充分信赖和依靠大学生自身具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基础上,强调辅导员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辅导员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必须在众多琐事中抓住关键,才能分清主次,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辅导员工作面广,培养周期长,应当鼓励具有良好素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学校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优先评优、晋升职称职务、免试参加学历深造等奖励及激励;而对考核不合格者应予解聘转岗。而从事专职辅导员工作若干年后,应根据本人意愿有步骤地分流,提拔重用,进一步深造或者走向社会。

5、走“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专职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职业化”和“专业化”要求辅导员专心本职工作,成为学生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事业去努力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为辅导员的发展铺路领航。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要像培养业务学术骨干那样,培养辅导员。相信他们在向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成长道路上,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者和有效创新者。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

(2)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91施行

更新时间: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