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十培养工程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项工作  千百十培养工程

游学中原大地,品味古都文化——记2018年古都文化之旅冬令营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港澳台侨学子了解中华大地,学习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区域。2018120日至25日,我校三地五校区的26名境内外学子在黄海涛、陈志雄和刘苏丽三位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中原大地,饱览中原大地名胜古迹之余,同学们边走边看,边问边记,边学边思,细细品味中原古都的历史文化。

在开封府,大家对古代名贤廉吏公正廉明、执法如山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嵩山少林寺,充分领悟亘古不变的少林救国救难精神;在龙门石窟,尽情领略祖国石刻文化的艺术瑰宝;在红旗渠,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震撼和精神;在殷墟博物苑,学习了解祖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在河南省新郑机场合影



学子汇聚开封

开启移动课程


移动课程的第一站,我们来到六朝古都开封市,开封市坐落于河南的东南部,几千年来,开封屡遭水患,城市多次被淹没而又重建,形成一座“城摞城”的城市,在厚重的历史基奠下,显得庄严而神圣。

了解开封,从开宝寺塔开始。开宝寺塔又称铁搭,享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在风雨中矗立近千年,历经黄河泛滥、地震水灾和战火洗礼,依然岿然而立,守护着一方土地,一片子民。铁搭的每一块石砖都雕刻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匠心巧运,凝聚着先人的智慧。


在开封铁搭前合影


开宝寺塔享有“天下第一塔”的美誉


离开铁塔,同学们来到开封府学习考察。对开封府的了解,绝大多数同学还停留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那首耳熟能详的主题曲“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让同学们误以为开封府只有一位府尹。其实,历史上,出任过这座"天下首府"的府尹的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著名的文人和贤臣。同学们看过庄重典雅、气势恢宏的开封府后,对“包青天”们公正廉明、执法如山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在开封府前合影


在开封府内学习了解


说到开封府,不得不提的就是与之相距较近的大相国寺。作为中国十大古刹之一,它坐落于开封最热闹的鼓楼商业区。进入大相国寺一眼就能看到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铜像,生动形象的刻画,很容易带同学们进入那个水浒义气世界中。除了千手千眼四面观音等珍贵佛家雕塑,大相国寺中还保存着苏轼等历史文人手迹,这时的大相国寺不仅仅是皇帝祈福祷告的地方,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宝库。


在大相国寺前合影


大家在认真听取历史文化介绍



开封少林悟功夫

龙门石窟观古佛


少林,处处皆故事。从金庸先生的小说《天龙八部》,到武打明星李连杰、甄子丹,少林是一块充满“武术梦想”的圣地。第二天旅程的第一站,我们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少林寺。走进寺庙,一眼就能看到 “少林文化,人类遗产”八个大字。在听导游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武术其实只是少林寺的“副产品”,僧人们长久打坐后身体会变僵硬,于是创造了武术用以强身健体。而随着朝代的更迭,少林寺的命运也几经跌宕,但唯一不变的是少林救国救难的精神。


在少林寺合影


少林寺功夫展演——二指禅


观嵩山少林及其塔林后,古都团乘车前往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文化艺术宝库之一,位于伊水两岸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主要开凿于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余年间,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樽,碑刻题记3600余件,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如此瑰宝,却在近现代受到了“贪婪者”的洗劫,当我们看到很多被盗走佛首的佛身,心中无限惋惜,但所幸,祖国现已强大,而我们青年一代亦能坚定接过接力棒,守护国家宝藏。


在龙门卢舍大佛前合影


窟龛


摆拍创意造型JNU





关林道尽千秋忠义

康百万训诫人要留余


我们来到了关林和康百万庄园。关林,相传是关羽被曹魏以王侯之礼厚葬的地方,关羽离开曹魏后写下“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谢恩”四句被人千古传唱的诗歌,而关羽也成为了老百姓心中仁义、忠诚、勇猛、诚信的代表人物。


在关林前合影


在康百万庄园,大家感受了庄园的宏伟并探究了康家繁荣的精神。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康家的家训是“留余”,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强调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学会艰苦创业,勤俭持家。

康家祖训


在康百万庄园前合影





登人间奇迹红旗渠

读千年甲骨在殷虚


活动期间,我们顶着寒风和飞雪来到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在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历时十余年凿建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红旗渠,解决了林县长期以来的干旱问题,造福后代子孙。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


同学们在红旗渠分水苑认真听讲解


红旗渠建设是一部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修渠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县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踏上400余阶,走过5公里的渠道,来到了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去感受当时青年人为修建红旗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随后,古都团一行师生来到了安阳殷墟博物苑,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学习甲骨文知识


在殷墟博物苑合影


转眼间临近活动尾声,无论是从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博物苑等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还是从关羽、康百万等先贤学到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还是从红旗渠人工天河建造感受到的震撼和精神,古都文化之旅都让我们感受到不虚此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置身于一座文化古都,体验其饱经沧桑的魅力,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前我所听到、学过、读过的文化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这里,来源于古代的河南省,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文化之旅,从中我能够体会和学习到非常多的中原文化和历史文化知识。

冬令营结束后我将继续研究中原历史文化,我非常希望更加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后将所学到的这些文化知识传播给更多华裔,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的力量。

——华文学院 黄桂丰 柬埔寨


在整个文化之旅学习了解到的知识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红旗渠,十万多名青年徒手挖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把一条被誉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修建完毕。其精神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让我想到我们当代青年也需要具备红旗渠精神,无论在做人、做事、还是学习,都要有一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的心。

——外国语学院 吴晓嫣 香港


尽管我们来自不同地方,接受不同的文化,但只要我们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和包容,团结一致,国家就会富强。因为我们流淌同样的血,有着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临床医学院 关桦锋 澳门


参加文化之旅是一次特别难得的机会。我们一路畅游,一路欢笑,在欢声笑语中,既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收获了友谊。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古都文化之旅的所学将长久地融入进我们的血液,这段友谊也将与我们长长久久相伴。感谢学校提供独一无二的平台,我为我是暨大学子而骄傲。

——新闻与传播学院 杨雪莉 安徽



来源:古都文化团 张明浩、杨雪莉、张海甄、谭逸海


更新时间:201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