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午,2018届优秀港澳毕业生座谈会在石牌校区行政楼327会议室召开。学生处处长区向丽、副处长李玉平及港澳台侨学生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与毕业生代表们进行了交流。
感念母校恩情,展望美好未来
来自各学院的9名港澳毕业生代表畅谈在暨南园的学习感受与收获,他们均是在学校各大学生组织担任过主要角色的学生干部,在即将步入社会之际,通过自身体验对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组织建设提出建议,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不舍之情,立志要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回报社会、回馈母校,为祖国的发展和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毕业生代表们畅所欲言
卢英杰(香港),中医学院
在暨南园求学的五年时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光之一。我不只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获益良多,更在课堂以外的地方学习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特别是校学生处为外招学生开设的中国文化之旅、港澳台侨学生领袖研习营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令我们的港澳台侨学生收获良多、成长不少。暨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整体竞争力,在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及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都使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华侨第一学府的一名香港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我必将继承和弘扬暨南精神,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曾妙婷(香港),经济学院
作为一名在暨大就读的香港学生,我感受最深的是在暨大受到的重视。作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大对港澳台侨学子的培养力度大、重视程度高,不断为我们搭建各种平台,倾听我们的需求,针对我们的特色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校园,开拓我们的见识。我坚信视野决定格局,思维决定命运,我们港澳学生在这里没有小群体,都一起在暨大这种多元共融的大家庭中学习与生活,我一直觉得自己十分幸运,心怀感恩,感谢四年来母校的培育、恩师的教诲以及一路走来身边给予我帮助的每位同学们。
施嘉祖(香港),管理学院
大学四年转瞬既逝,思考着自己为学校奉献了什么。但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在暨南园的四年里,非常感恩学校能有如此近乎完美的培养体系,把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苹果”培养成为如今在一些场合能扛起旗帜的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里,我想自己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传播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自身经历,以此影响更多的港澳学生,让暨南园的同学们因为我而产生一些想法,增添一些笑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外招师弟师妹们因暨南大学而变得更加独立、更有想法、更有独特的竞争力。
杨健成(澳门),经济学院
四年光景转眼去,如梦如幻如水月。在校多年经历种种不同的事物,使我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不一般的成长。四年的时光转眼过去,现在己经到了毕业的日子。回想当初就像做了一场美好的梦。
那年我参加了多个社团,学会了策划活动、团体合作、与人交流。
那年我在图书馆,看过文学小说学、哲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各类书籍。虽然不敢说记得所有的内容,但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拓展并没有减少。
那年我在学校运动。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累了就看着天上的白云和月光。
那年我参加不同的校园活动和比赛。硏修班、考察团、创新创业比赛、歌唱比赛、全国澳门论坛等。在当中我经历过多次失败,也曾获得小小的成绩,肯定了自我。
千日汗水终有成,谢国谢家谢母校。
在未来,我将继续前行。
刘绮雯(香港),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非常感谢暨南大学这四年提供的平台和给予的指导,从全方位育人的方向培养港澳台侨学生,不仅向我们强调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还注重培养我们的策划和应急能力,组织和领导力,全方面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综合型人才,才是现在社会所需要的,非常骄傲能够成为暨大的学生,希望我能不辜负母校的教导,也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今日我以母校为荣,他日母校以我为荣。
潘志斌(香港),管理学院
在暨南园的四年,我认识到了非常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朋友,与他们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的感悟,眼界变得更广阔。身为一名香港学生,在暨大得到了重视也令我深受感动,学校和老师提供了非常多的平台与机会,让我可以多方面地提升自己、展现自我。在暨大我遇到的是一群亦师亦友的老师,除了教授给我专业知识,在生活上也给予我很多的帮助,耐心讲解为人处世的道理、指明未来的方向。感恩暨大,感恩老师。
李健威(澳门),经济学院
来到暨南大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能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一起学习和生活,当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往往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汲取他们的优点以改善自身的不足,通过我的介绍也让大家更加了解澳门,让自己和身边的一切都变得更好。很感恩学校给予我的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感恩能来到这里,感恩能认识到优秀的你们,感恩自己把握着四年的时光,没有浪费每一个机会。希望今天我以暨南为荣,未来暨南以我为荣。
李子荣(香港),管理学院
在暨南大学的四年时间内,除了学习到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学会了做决定时要考虑得更周全,同时也学习到身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应有的使命和抱负,以及人际交往中应有的态度与处事的道理。非常感谢学校,依照各学生不同性格特点,制造出不同的培训与发展机会,在学生组织的工作中,也宽容地准许我们在适当的范围内犯错,使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成长;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培养,能结合专业知识与我们共同讨论、给予指导,鼓励我们在离开学校投身社会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黄舒仪(香港),经济学院
在暨南园收获最大的就是学校培养了我们的大局意识,我想这是每一个从暨大走出去的港澳学生身上最与众不同的特质。暨大把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精神贯彻落实到我们身上,从十九大精神的深度解读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无不深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点滴,影响和改变着每一位外招学生的命运与发展。百年侨校的文化熔炉和思维碰撞,这一切都让暨南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身为暨南人,我感恩、我骄傲!
立鸿鹄之志, 做新时代先锋
区向丽对毕业生提出殷切希望
区向丽在听取了毕业生们的发言后,提出看到学生们的成长,感慨学校与学生工作队伍的老师们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同时对即将离开学校迈向人生下一阶段的毕业生提出三点希望:第一,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树立远大目标,争做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在祖国“两个一百年”的未来发展征程中,回馈国家、服务港澳,发挥重要力量;第二,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要对父母、对母校怀抱感恩之心,积极加入我校正在筹备的学生干部校友联谊会,不负学校的殷切希望和用心栽培;第三,将来不管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都要不畏艰难、永葆初心,用最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对待工作、回馈社会,不忘自己担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合影留念
(图、文:学生处 谭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