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霓虹张彩,星空遨游
人工智能开始与人类对话
5G传输更加便利
自动驾驶汽车开始上路测试……
科技的发展正在加速前进
这是一个不日新就日退的年代
创新几乎成为了全球各国追逐的发展方向
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粤港澳大湾区横空出世,它的战略定位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是必然也是必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陈广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的建设对于整个大湾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热土和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地。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统计,大湾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7%,和美国、德国处于同一水平线;大湾区内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1.89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56%。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有坚实的基础,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粤港澳三地在创新功能上优势互补。
美国近来已出现 “要斑马,不要独角兽”的反硅谷风投文化,而且还得到不少欧盟国家的积极回应。其观点是:与“独角兽“不一样,“斑马”是真实存在的动物而不是神话动物,”斑马“有群体、会互相帮助,而不是一“兽”功成万骨枯。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有着资源互通、优势互享、短板互补的基础,再加上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这块科技创新高地必将会风景无限。
科技创新,政策助力
《科创12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创新主体需求,注重体制改革和开放创新,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提出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增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获得感”:
▲ 新型研发机构可自主审批下属创投公司最高3000万元的投资;
▲ 允许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运营公司“大股”;
▲ 高校独资设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可将高校委托或划拨的科技成果自主作价投资,对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
▲ 允许使用财政资金为外籍人才购买商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 鼓励地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增按25%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标准给予奖补,将其加计扣除标准提高至100%。
2018年9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包括促进粤港澳人才合作与交流、加强粤港澳项目及平台合作和推动粤港澳创新要素互联互通。
在促进粤港澳人才合作与交流方面
支持建立粤港澳科研协作机制,鼓励粤港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支持粤港澳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建杰出青年人才培养基地。
在加强粤港澳项目及平台合作方面
重点支持粤港澳学者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建设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共同争取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户粤港澳大湾区。
在推动粤港澳创新要素互联互通方面
创新粤港澳基础科学研究合作体制机制,推进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加速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动物模型实验平台等创新资源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
科技创新,有“创”也有“新”
01科技便利智慧生活
伟大的中国工程——高铁
紧随着时代的步伐,
将触角伸入了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落成
和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正式通车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一小时生活圈”基本成型
大大缩短了大湾区内的时空距离
香港雨夜里打车难?
别担心!
滴滴打车入驻香港、澳门
小程序打车不在话下
互联网技术助推湾区内互联互通
香港消费微信支付一步搞定
微信香港钱包为香港用户
提供内地移动支付服务
全面覆盖旅食住行等多个领域
“智慧生活圈”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名片
惠及7000万居民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出台,绿色智慧节能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将逐步确立,借力科技发展,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便利、更加幸福!
02创新助力融合共赢
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求同存异,融合共赢是制胜之宝。
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
在规划纲要中,提出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香港五大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
03高校教育
你知道粤港澳高校联盟吗?
粤港澳高校联盟是于2016年成立的非营利性大学合作联盟,汇聚了粤港澳三地28所高校。暨南大学也是其中一员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主要发起者之一,暨大将持续不断提供大量优质课程,助力建设体系化、结构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满足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
精彩即将被书写
身处大湾区的你
准备好成为主角了吗
采访篇
校会君:请问你认为如何能够加强高校间的科研联系?
麦:首先,应该邀请大湾区相关人士去往不同高校作大湾区宣传讲座,让更多人了解到大湾区的发展。再者,三地青年应该好好利用自身所学专业,于大湾区这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下,发展自我。
魏:粤港澳大湾区有不少政策是关于人才引进的,我认为这方面非常有利于高校之间的科研联系。《发展规划》中提到了许多帮助港澳学生在内地学习的政策,这非常有助于吸引港澳学生来到大湾区学习。
校会君:粤港澳三地学生能够为科技创新做出怎样的贡献?
卢:首先要利用好大湾区优厚的科技资源。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拥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学生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好基础。再者,应该抓住《发展规划》为我们提供的机会,多多与国际高校交流接轨。
采访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香港学生魏可枫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广东学生卢梓欣
外国语学院的香港学生麦雅诗
文 | 张晓凤
封面图 | 周泓
责任编辑 | 姚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