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才艺培训基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项工作  中华才艺培训基地

观点碰撞,思辨较量——记第二十七届“暨南园”院际辩论赛半决赛

经过几周紧张激烈的角逐,四强队伍脱颖而出,晋级第二十七届“暨南园”院际辩论赛半决赛。4月21日下午,半决赛在校本部学生活动中心四楼正式打响。

  

半决赛第一场


  实现自我价值,与谁同行/去向何方更重要

  

正方文学院代表队,认为“与谁同行”更重要;反方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队,认为“去向何方”更重要。本场比赛评委为:学生处聂良波老师,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杨雨晨老师,校辩论队柳雪帅、冯源、焦阳同学。

  

立论质询环节,正方首先陈词:审慎选择与谁同行,是以更平和的心态实现自我价值,倡导爱与被爱的价值,平衡社会对个体价值认识的偏颇。反方则认为,去向何方是过程而非终点,对青年人能力的充分发展更重要,因此,更不应为同行者折损自己的目标。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接下来的奇袭环节、对辩盘问环节与自由辩论环节中,正方提出,同行者的建议和鼓励促进了年轻人能力的增长,而在价值观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提倡“去向何方”是一种无脑的热情。正方观点新颖有力,一针见血。对此,反方则以“年轻人的自主性和奋斗热情”说明“去向何方”更适应时代要求,并指出,从众心理和同辈逼同不容忽视,应当重视年轻人选择目标的自主权。

  

总结环节,正方以温情关怀收束陈词:“在社会鼓吹梦想价值的当下,在目标给年轻人带来忧虑的时候,给予依靠和温暖的同行者相信眼泪和脆弱。”反方针对此总结道,“去向何方 ”是从自身出发去寻找奋斗方向,即使一时偏差,也是年轻人成长路上的宝贵历练。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评委和观众对双方辩友进行提问后,聂良波点评道:“同行者中应该还有奋斗者,同行者的温暖功能和价值肯定同样应该被重视”。同时,他肯定了双方立论的现实意义,鼓励大家并肩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半决赛第二场

  

打造中华文化形象,更应该融入世界/发扬传统


对阵双方是支持“更应该融入世界”的正方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代表队和支持“发扬传统”的反方理工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联队。本场比赛评委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魏传光老师,艺术学院叶志海老师,校辩论队黄宇熙、张子睿、杨晨同学。

  

立论质询环节,正方提出:世界对中国尚有认知断层和误区,中国文化得到理解和认可的要求十分迫切,展现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中国文化印象的总体提升和创新改造。反方则强调,一昧融入世界而失却自身核心的文化传承是无用的,坚守文化内核、打造文化特色才是题中之意。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奇袭环节、对辩盘问环节与自由辩论环节,辩论逐渐进入白热化,正方再次提出,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偏差,关键在于中国文化的融入不完整。反方则坚守“融入世界文化的前提是自我定义”论点,强调“没有任何一种文化能被外界完全理解和认可,在提升竞争力时强大自身文化的内核更重要”。

  

总结环节,正方重申立场:多元文化的竞争和碰撞可以促进中国文化更好地发展,从而打造可以被世界认可理解的中国形象,反方则提出,发扬传统文化同样能起到交流碰撞的作用,一种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内核。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比赛最后,魏传光点评:“解决话语权与文化成就不同步的问题,关键是讲好中国故事,强调中国文化的当代传播。”叶志海则提到:“在国际文化的激烈碰撞中,谁坚持优秀传统文化,谁的文化则更容易融入世界。”辩友张子睿指出:“意识形态的差异影响文化的融入,孤芳自赏的文化是没有意义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之道,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思考。

  

  

至此,“暨南园”院际辩论赛半决赛落下帷幕。

  

决赛队伍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联队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代表队

  

最佳辩手

  

文学院代表队崔正浩同学

理工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联队龙星安同学

  

唇枪舌剑,思维碰撞,展现着四强队伍高妙的语言博弈、缜密的逻辑思维,也感染着暨南学子发掘思考价值、探求现象本质。同时,让我们一同期待“暨南园”院际辩论赛总决赛的到来,期待暨南园中最夺目的思辨之光。

  

文 | 周宇航

文字编辑 | 李露薇

封面图 | 吴思颖

摄影 | 龚嘉怡

责任编辑 | 梁钊宁

更新时间: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