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力提高暨南大学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质能力,帮助辅导员树立科研意识、提升科研能力,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于5月7日下午,在广东省港澳大学生培养示范交流基地组织举办第33期辅导员工作论坛,邀请第八届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徐喜春进行专题分享。徐喜春以《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交流》为主题,向我校辅导员分享了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参赛经验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着力点。本次论坛由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润主持,共50多名辅导员参加。
(张润主持本期工作论坛)
徐喜春结合自身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的经历,详细梳理大赛赛制的创新之处,重点介绍大赛各环节备赛、参赛的技巧经验。他认为,参加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能够促进理论知识学习,强化问题导向思维,提升应急处突能力,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思政教育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政策导向、时政热点,提升应用理论知识分析、研判、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思想引领。
在科研能力提升方面,徐喜春希望辅导员能把每项工作都当成研究课题,将工作经验理论化、科学化,将实践疑惑课题化、项目化。他认为,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提高辅导员工作质量,增强辅导员职场竞争力。他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建议辅导员加强工作实际和理论知识联系,主动思考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善于提炼总结经验,在此基础上将日常工作成果转化为学术论文或研究课题。徐老师认为做科研要站在前人肩膀上前进,可以从往年立项项目、重要期刊和获奖发表论文中获取经验,进而确立研究课题。最后,徐喜春还介绍了期刊论文发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徐喜春作专题分享)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参与工作论坛的辅导员踊跃提问,徐喜春针对问题进一步分享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和科研投稿经验。
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张润对徐喜春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我校辅导员能够积极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她还希望在我校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即将举办之际,全体辅导员能进一步营造以赛促学、以学促行的良好学习氛围,进一步加强我校学工队伍建设。
(合影留念)
辅导员学习感悟:
化学与材料学院辅导员孙嘉恒:徐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辅导员,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学扎实,才能将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我们还要善于利用碎片时间来总结工作,将一次次“随手”记录的工作心得积累起来,这样,我们很可能就有了新的理论研究方向。
人文学院辅导员吴雅欣:听了徐老师的讲座,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应当关注细节,从小事做起、久久为功,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撰写论文,我们都要在不断地尝试与实践中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扬长避短,并将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的教训转化为能够惠及他人的经验。
深圳旅游学院辅导员郑颖:徐老师无私地分享了他开展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不要让你写材料的时间,成为沉默的成本”、“辅导员写论文一定要能反哺自己的工作”、“辅导员要通过申请课题倒逼自己出成果”,我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感受到一名热爱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散发出来的光和热,这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理工学院辅导员马悦:徐喜春老师的分享让我对辅导员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1.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才能“理直气壮”地承担起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工作。2.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辅导员的核心价值。3.要科研工作与学生工作双向提升,才能用科研成果反哺日常工作,“倒逼”能力的提升。
徐喜春个人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讲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员,先后主持教育部、团中央、省厅局级课题多项,曾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评选一等奖、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三等奖、广东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等20余项奖项,在《思想理论教育》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文/陈友协、罗钻娣 图/李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