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研究院):
新生入学教育是开启大学生涯的重要起点,是帮助新生“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扣子”的重要环节,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帮助新生尽快了解新生活、适应新环境、转变新角色,引导新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校荣校情怀,以积极向上的面貌迎接大学生活,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2025级本科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全体2025级本科生。
二、时间安排
入学教育贯穿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期,采取集中教育和常态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其中,本科生新生入学集中教育时间为新生军训、新生训练营期间,常态化教育时间为2025年9月至12月。
三、教育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采用“学校-院系-班级”三个层面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旨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一)集中教育内容
1.学校层面
(1)军训、新生训练营:2025级内招本科生及经自愿申请批准参加军训的2025级港澳台侨本科生,按照学校《2025级本科学生军训工作实施方案》并在人民武装部的统筹指导下参加军训;2025级外招本科生按照学校《2025年新生训练营实施方案》并在党委学生工作部统筹下参加新生训练营。
(2)典礼文化类:主要包括新生开学典礼,升国旗仪式等内容。
(3)专题报告类: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反诈宣传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宣讲,大学生资助政策宣讲,“挑战杯”科技学术竞赛宣讲,疾病防控与健康知识普及,5A卓越引领计划宣讲,暨南易班平台使用培训,大学第一讲等内容。
(4)课程学习类:主要包括国家安全知识学习,宗教政策学习,网络安全及行为规范学习;《暨南大学章程》学习,校史校规知识学习,校歌学唱等内容。
(5)活动赛事类:主要包括文体类比赛,宿舍内务检查评比,爱国主义主题征文比赛等内容。
(6)体验教育类:主要包括交流实践(参观《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览),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等内容。
2.学院层面
(1)必须开展的活动
学院迎新大会、学院名师第一课、大学政策及学生事务服务宣讲、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和警示案例宣讲、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宣讲、大学生涯规划(含创新意识培养)讲座、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安全教育、网络安全及行为规范应知应会、优秀班集体建设、走访学生宿舍和宿舍内务检查。
(2)建议安排的活动
学院领导与新生见面会、体验教育、时间管理教育、大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教育、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教育、参观校史馆、参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二)常态化教育内容
常态化教育内容由各学院辅导员及时主动联系相关专题的职能部门,结合学院新生实际和《关于进一步落实暨南大学班会制度的实施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教育实效,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按时完成各项教育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
着眼入脑入心,聚焦立德树人,围绕启智润心,强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改革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时事政策等教育,引导学生深刻把握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化行,以中华传统节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线上线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2.爱国爱校教育
聚焦家国情怀培育与爱校荣校意识塑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校史校情教育为纽带,通过开展讲座报告、主题研讨、专题读书会等活动,厚植新生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党员骨干、优秀学生等组成宣讲团深入新生班级开展校史宣讲,做到校史校情教育全覆盖,让新生通过学习校史,参加校友论坛、主题讲座,参观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新生在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中增强认同感。
3.入学适应教育
根据新生特点和需求,从环境适应、角色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社交适应等方面着手,开展全面的适应性教育。深入了解新生入校后的思想动态,通过学长计划、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等形式,组织开展朋辈分享会、师生交流会、参观参访等活动,多渠道帮助新生了解新生活、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
4.专业认知教育
立足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系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加深新生对本学科本专业的认识;定期组织开展“学科前沿讲座”,深入解读专业发展历程、学科特色、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帮助新生构建专业知识框架,明确发展方向。
5.诚实守信教育
深入学习《暨南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考试管理办法》等校纪校规以及《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等文件,通过案例警示,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课程学习、学术规范等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科研习惯,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6.学习养成教育
结合“卓越点亮梦想 榜样引领暨南”的5A卓越引领计划、“引路暨南”学长计划等学风建设品牌项目,加强典型榜样激励,通过开展优秀学子事迹宣讲、成果展示、杰出校友交流等多种形式专题活动,激发学生立志成才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7.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下,依托宿舍、班级、年级等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掌握新生的心理状况,做到新生心理普查全覆盖。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团体辅导、朋辈互助、素质拓展等方式,向新生普及有关入学适应、人际关系、压力调节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8.生涯规划教育
围绕专业学习、生涯发展、就业指导等内容,举办导师见面会、新老生经验交流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加强就业观、择业观教育,了解专业前景、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生涯。
9.法治宣传教育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新生开展学习宪法、知识竞答、主题辩论赛等活动。组织学习《宗教事务条例》《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暨南大学学生管理暂行规定》《暨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办法》等制度,加强校规校纪和法律法规教育,组织全体新生参加校规校纪测试,帮助学生了解各项学生管理规定。
10.安全意识教育
保证学生日常安全是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基础,提升学生安全认知和安全意识是保障日常安全的重要环节。举办安全常识、急救自救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人身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财产安全、重大自然灾害应对等安全教育培训,强化电信诈骗防范意识,远离校园贷、远离传销组织、远离毒品。
11.健康素养教育
围绕健康教育科学化、健身活动趣味化、体育锻炼大众化的教育目标,组织开展锻炼活动,带动新生参与跑团等健康素养提升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振学生精气神,营造健康向上的青春正能量校园氛围。
12.网络素养教育
立足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要求,以“筑牢思想防线、培育网络素养”为目标,系统开展网络素养专题教育。深入解读《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剖析“翻墙”行为的违法本质及安全隐患;深入学习《暨南大学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等校园网络文明公约,明确网络言论边界,警示传播不实信息、发表不当言论的法律后果;开展“清朗网络空间”主题讨论,培育理性表达、文明互动的网络素养。
(三)成效检验
1.集中教育结束后,各学院组织新生开展以“对话未来,规划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感受、成长愿景、理想信念、学业规划、职业发展、自我要求等,通过征文内容了解新生入学教育成效。
2.集中教育阶段要抓好“国家安全、宗教政策和网络行为规范”的知识检测,通过易班平台,采用随堂小测与知识竞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效果检验。随堂小测须确保当堂知识当堂测验,及时反馈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知识竞赛须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竞赛内容须全面覆盖安全知识要点,题型设置须兼顾基础性与挑战性。
3.常态化教育阶段要重点抓好校史校情、网络安全、校规校纪、心理健康、诚实守信、法治宣传等专题教育,每个专题必须配套开展知识竞赛或在线测试,确保知识点测试全覆盖、学生参与全覆盖。
4.对未达标学生及时组织补学补测,坚决杜绝教育走过场现象。易班平台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实时监测学习进度,智能推送薄弱环节,为新生入学教育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要深刻认识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本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方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学院特色,确保活动扎实有效。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党政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优秀专业教师、学生党员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要将入学教育与关心新生的生活相结合,拉近与新生的距离,为他们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关怀以情感人,通过教育以理服人。
(三)下沉一线,关心帮扶。各学院要通过走访宿舍、下沉课堂、全程跟训等形式积极深入学生、走进学生,通过查看学籍档案等形式对新生基本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并掌握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帮助新生解决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问题。
(四)广泛宣传,加强总结。各学院要积极运用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媒体对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抢占网络思政阵地,形成线下有活动,线上有内容的宣传格局,并及时向学生处上报新生入学教育活动的新闻和动态,认真总结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并报送学生处邮箱:oxsc_sldc@jnu.edu.cn。
学校层面的集中教育日程安排将由各校区学工办参照新生训练营日程安排确定。
党委学生工作部
2025年9月3日